近期,在黄色小视频
党委、团委的悉心指导与有力支持下,一场以“以行践知探百态 用青春力绘山河”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稳步推进。62支队伍、1139名青年学子们投身社会实践这一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堂”,于磨砺中汲取养分、增长才干,在奉献中诠释责任、彰显担当。
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根基。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育人格局。依托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跨越时空,对话红色”实践调研团踏入济南革命烈士园,在奉献与探寻中触摸红色印记,让红色种子在心中扎根;“薪火乡传,青衿力行”实践调研团赴成都博物馆追忆解放征程;“泉城薪火”实践调研团则赴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进行红色寻访,于事迹感召下汲取力量,将历史记忆化作青春担当。

支教播撒希望,携手共托振兴。学院深耕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践,将知识传授与乡村田野实践深度融合,既点燃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情怀,更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新动能。“豫你同行”支教调研团扎根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开展支教活动,以“七彩夏令营”为主题,校地同心、美育共创,点亮乡村学生求知梦想,支教日记里流淌着无数温暖瞬间;“助力黔行”支教调研团在赫章县有序开展支教活动,通过基础课程结合实践特色,以及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趣味普法、医学科普、传统纸鸢制作等多门课程的生动教学与互动实践,为当地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养;“山大连心・柳韵知行”支教调研团在济南甸柳社区、甸南社区等地持续开展支教活动,将学科教学与名著阅读、产业认知相结合,并融入硬笔书法、围棋、漆扇制作等兴趣课程,为社区儿童传递知识、赋能成长。这场知识与乡情的双向奔赴,既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探索未来的火种,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让教育之光照亮城乡共进的新图景。

深化产教融合,前瞻专业前沿。为深入探究专业学科在实际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多支调研团陆续奔赴行业标杆企业及前沿实验室开展参观学习,近距离体验并系统了解专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工艺创新突破。学院精心策划开展“青团智控” 系列企业游学,组织师生先后前往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暑期访企拓岗”为主题,通过企业介绍会、专家讲座、展厅参观、产线考察、校友经验分享、实操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实践,助力学生深化专业认知、了解行业前沿、提升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式;“智控无限”实践调研团先后探访珞石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深入了解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及人才需求,为学子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

匠心传承文脉,青春助力非遗。多支调研团队架起非遗传承的双向通道,以青春热忱激活文化基因,让千年技艺浸润当代生活,为传统工艺焕发时代光彩注入源头活水。“非遗传承,古韵新生”实践调研团走进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深入了解山东传统手造文化的传承现状、创新实践及发展困境,激发青年学子参与非遗活态传承的思考与行动;青衿传艺实践调研团走进多个社区,开展漆扇、缠花、荷包制作等活动,通过讲解、演示和指导,让居民感受传统手工艺魅力,以非遗之美浸润日常生活,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黄色小视频
以“多元实践拓视野,知行合一育新人”为导向,持续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延伸,构建起覆盖乡村振兴、产业对接、社区服务、科研转化等维度的实践矩阵。从红色旧址叩问初心、接力薪火,到乡间课堂播撒智慧、守护希望;从产业一线转化技术、服务发展,到社区巷陌传承文脉、焕新非遗,控院学子在多元场景中厚植家国情怀、拓宽认知边界,实现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向淬炼。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协同合作,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助力学子在实践大熔炉中淬炼成长,逐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